close

灰色地帶的“外賣村”,靠“潛規則”還能走多遠?

來源:微信公眾號:餐飲老板內參
幾乎每個大城市,都有至少一個無法示人的“外賣村”:經營資質模糊、衛生環境堪憂。

這裡安放著無數食客的日常餐飯,和一大批小商傢的生計。

然而,為瞭生存遊走在“灰色”地帶的外賣,還能走多遠岩盤浴設備

藏在電動車城裡的“外賣村”

無證無照、藏在簡陋的樓道或臨建房裡,切配臺緊挨著垃圾桶、油污遍地、蒼蠅肆虐……幾乎每個城市都隱藏著一個“外賣村”,經營資質模糊、衛生環境堪憂。前不久,內參君就來到位於鄭州的一個“外賣村”進行探訪。

“外賣村”位於一個改造後的電動車城內一角。兩三千平方的電動車城,改造之後人氣卻越來越差,最北側的一圈店鋪因此閑置瞭下來。

這裡是這個城市的人流集中地:電動車城入口斜對面是本地一傢大型醫院,醫院職工數千人、編制床位5000張;南邊還有一所大學的分校區,周邊是人口最密集的十幾個居民小區。

區域外賣消費需求量大,臨街的門面房卻一鋪難求,有人開始在電動車城裡找鋪面。原本隻是三五傢電動車門店的面積被隔開成幾十傢小門臉後,容納瞭約30傢商戶,形成瞭一個隱匿的“外賣村”。

▲內參君暗訪“外賣村”拍下的視頻截圖

每傢店的門臉都很簡陋,隻是在門頭位置展示瞭店名,有些甚至用一條紅色橫幅佈做招牌。門店內隻有儲存食物的冰櫃、制作菜品的案臺和灶臺,有些門店的切配臺直接擺到瞭門口。門前扯出一根水管,食材、廚具被擺在地面沖洗。

內參君於中午點餐高峰在“外賣村”做瞭兩次蹲守,平均每分鐘會有2個外賣員進入取餐,也不斷有各傢門店的自配送人員出入。沒有配送箱的外賣被放在油跡斑駁的清洗筐或是紙箱裡,送到附近的寫字樓、醫院、小區等地。

三個外賣小店主的故事

|故事 1|

外賣訂單多,

幹過工地的員工都累得要走

老李是山西人,2012年時開瞭傢山西面館。小店不大,六七十平方。廚師、員工都是山西老傢出來打拼的老鄉。可這幾個月,店裡幹瞭兩年的員工紛紛找各種理由離開。

老李心裡清楚,大夥兒是太累瞭。上瞭外賣之後,店裡翻臺少瞭點,但後廚忙不過來瞭。男員工每天輪流送外賣,出去一趟半小時,回來時打包好的外賣又能擺滿一張四人臺。

天兒冷瞭,員工的臉都被刮出“高原紅”,手腫成胡蘿卜。店裡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是幹瞭一年多建築工之後來的,前幾天卻紅著眼睛跟老李說想回傢瞭。

考慮再三,老李給員工每人加瞭300塊錢。“除瞭漲錢我也不知道咋辦瞭,平臺配送費用高,隻能自己送,先讓大傢堅持堅持吧。”

|故事 2|

十平方的租金,

得賣百十碗米線才能掙回來

孫姐住在一個公寓式小區,周邊不做飯的年輕租戶多,孫姐和丈夫就在傢裡做起瞭傢庭廚房。幾個月前,外賣平臺的業務經理跟孫姐說,現在要求嚴瞭,得有證照、有門店,要不就得撤店瞭。

“原本也就掙個辛苦錢,再加上房租,我們兩口子還不如出去打工呢。”孫姐著急得喉嚨發炎,飯都吃不下。考慮瞭幾天,最終租瞭個十來平方的偏僻角落的小門面,還是主要做外賣。

“就這點地方一個月就得2500元,加上商用房的水電費高瞭不少,得賣百十碗米線才能把開店的錢掙出來。”孫姐和丈夫跑瞭兩三個月,把證照辦齊,開起瞭小店。

說是開店,其實就是個廚房,沒有餐桌餐椅。門口設瞭個外賣窗口,有時也有附近的人來買外帶。城管查得不嚴時,就在店門前擺幾張桌子,路過的人可以坐下吃一碗。

|故事 3|

借表叔傢的執照,賣自傢的麻辣燙

小威是賣麻辣燙岩盤浴桃園的,想做外賣,便找瞭平臺的業務經理,請人傢喝酒拉關系。

一次,業務經理喝多瞭告訴他,沒證照確實上不瞭外賣,但別太死心眼,“自己沒有,不能借一個嗎?實在借不來,你找地方P圖做一個不得瞭?”

思前想後,心思活泛的小威就惦記上瞭表叔的拉面館——表叔老兩口不懂外賣,也沒打算做。他請表叔喝瞭頓酒,拿瞭條煙,好說歹說,表叔總算答應把營業執照和身份證借給他,這就備齊瞭平臺需要補充的資料。

“我知道這不是常事兒,等我再攢攢錢、練練手藝,正兒八經開個店,就不用天天提心吊膽怕被撤店,撤瞭店就立馬沒吃沒喝瞭。”

“灰色”外賣的生存潛規則

“外賣村”和上面的這3個故事,是無數餐飲外賣小店的生存現狀縮影。多方嚴控下,外賣環境整體提高,各方面條件不達標的小店逐漸從行業、從外賣平臺消失。但凡有政策必有對策,還是有不少商傢在打“擦邊球”。

1、“有證也是單證比較多”

某外賣平臺區域市場總監大目說,去年315之前,本地食藥監局就約見瞭三大外賣平臺(美團、餓瞭麼、百度外賣)的相關負責人,要求平臺對線上商戶做出有效監管。

在此之前,做外賣的餐飲小店“一半有證,一半沒證,有證也是單證比較多”,大目說,但按照規定,外賣平臺的商戶需要有雙證——營業執照和餐飲衛生服務許可證。

大目回公司向業務部門通報瞭這個風向。有些業務經理比較重視,開始跟商戶溝通,一些商戶去年就補辦瞭證件;但有些經理和商戶沒當回事,證照、硬件還不達標就被下架瞭。

“現在還有些商戶隻有單證,但沒有證的商戶一般都先給撤下來瞭。”大目說,“正在風口,平臺肯定不願意擔這個責任。”

2、“為瞭業務量幫商戶‘造假’,我也很為難”

阿東是某外賣平臺的業務經理,公司為瞭拓展商戶數量,曾大量做地推,一天要發20萬份單頁。

“平臺需要商戶數量,我更需要。”阿東說,他的收入跟兩個數據掛鉤——負責片區的流水數和新簽商戶的數量。可是一定區域裡的門面房有限,“哪有那麼多新增商戶?隻能在自己傢做瞭”。

有些商戶的證件可能有問題,阿東心知肚明但也沒說什麼,因為有利益捆綁,他也希望能給商戶“幫幫忙”。

但阿東也是有原則的,不會參與作假。他透露,有些業務經理會幫想上平臺的商戶作假,讓商戶P圖做假證件、教新岩盤浴太空艙價格商戶提供可欺瞞平臺審核的照片,等等。

3、一套證照幾傢店用,大傢都在“套牌”

小馬是當地某知名餐飲品牌的店員,他最近被調到瞭一傢“新店”幹活。新店在當地某醫院附近的一個市場裡。

“一天幾百單總是有的。”小馬說,這些品牌都在本地有知名度,開個“廚房店”生意就很好。“各傢店也就幾十平方,都隻是當個廚房用。洗菜刷鍋都在門口,旁邊就是下水道和垃圾箱。可也沒辦法,我們盡量做幹凈吧。”

某連鎖品牌川菜館的廚師大胖,也在一傢“廚房店”工作。這個川菜館在市中心開有一傢店,生意火爆。老板嘗到瞭賺錢的甜頭,想多開店又資金不多,於是在城市東區和西區各開瞭一個“廚房店”。

兩傢新店都沒有辦證,還是用的老店的證件,老板托人“復制”瞭兩套貼在新店,萬一有檢查也不是假證。

這些“灰色商傢”還能走多遠?

不久前閉幕的美團外賣商傢戰略峰會統計顯示,自2013年以來,我國在線訂餐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,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1662億元。據第三方機構預測或評估,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46億元,而且仍在增加。

外賣正在以迅猛速度暴增,但行業規范程度仍有待加強。有業內人士說,如果嚴格以經營資質和衛生情況進行監管,目前一半甚至更高比例的餐飲外賣都不合規。

今年4月份時,幾大外賣平臺在北京市食藥監局的支持、指導下,組建瞭組建網絡訂餐平臺行業自律聯盟,並簽訂《網絡訂餐平臺自律共建聯盟公約》。

根據公約,外賣平臺將設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,主動在平臺首頁向社會公開。無證照資質、衛生不達標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的商戶,一經曝光查實,將被各大平臺共同拉進“黑名單”。

這些為瞭討生活而遊走在“灰色地帶”的外賣小店,或許更會無處躲藏。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gk260mw08 的頭像
    kgk260mw08

    阿K的採購名單

    kgk260mw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